#头条创作挑战赛#
(皇宫)
后汉皇宫,灯火通明。
灯光虽然通明,但整个宫殿却横生出一股颓败和萧瑟的气氛来。
这很好理解,因为后汉虽然是正儿八经的五代王朝,但却是五代中国土面积最小,综合实力最弱的政权。
能力不行,水平一般,皇宫的档次和排场当然也就要逊色那么一丢丢。
在烛火之中,偌大的宫室内,只有三个人。
头一位,坐在皇位之上的,是后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后汉隐帝刘承祐,跪伏在地上的,是皇帝最为倚重的两位大臣,一位是丞相杨邠,一位是御史王章。
王章这位同志,只是个御史,官阶不大,官位不高,所以在皇帝面前一直很拘谨,但丞相杨邠是个牛人,新帝登基,他本人大权在握,总揽朝政,所以整个人体现出来的仪态和王章相反,那是相当牛气的。
星光闪烁,夜色迷离,刘承祐大半夜把杨邠和王章叫过来,当然不是因为“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情逸致,总是有要事相商的。
什么事儿呢,是有关于国家的财政问题。
后汉积贫积弱,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了不能收拾的地步。
(王章 形象)
皇帝想要买件新衣服,国库没钱,皇帝想要请客吃饭,国库没钱,皇帝想要出去玩一圈,国库还是没钱。
我刘承祐都当上皇帝了,花个钱还这么费劲?于是,因为缺钱花而睡不着觉的刘承祐叫来了杨邠和王章,希望这两位大臣给自己出出主意。
王章这个人,还算比较老实,他出的主意也比较中肯,那就是开源节流,一来可以全国上下厉行节俭,尤其是节省宫内的吃穿用度,省下来的钱就能让皇帝自由支配,这叫做节流,二来是皇帝心里要有一个纲,要努力恢复生产,积极发展工商业,广开财路,先让老百姓挣到钱,国家自然就富裕起来了。
王章的想法十分不错,但很可惜,他人微言轻,皇帝并没有听进去。
皇帝真正期待的,是丞相杨邠的想法。
杨邠也不是吃干饭的,他直截了当的表示,皇帝想要花钱,快准狠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赋税,搜刮百姓的钱袋子。
刘承祐听完,可以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哎我说杨大人,您这个“搜刮”,用得怎么这么难听呢?不过,皇帝虽然觉得难听,但耐不住想要花钱的心实在是拦不住了,所以最终还是同意实施丞相杨邠的想法。
其次,尽管公开宣称围绕库里进行阵容调整,实际上管理层也在考虑未来的战略计划,但却从未明言。他们不会完全牺牲库里的利益,而是在维持球迷对球队的热情同时,做着更为深远的布局。
不过,临了刘承祐还是补了一句话:
《新五代史》:“事行之后,勿使有言也!”
杨大人,这事儿我虽然交给你去办了,但你一定要给我办好了,办妥了,绝对不能让老百姓有怨言。
(后汉隐帝刘承祐 形象)
又要当坏人,又要立牌坊,隐帝刘承祐的小算盘打得可以说是极好,但这番话一说出来,可算是把丞相杨邠给惹恼了。
啊,本来剥削老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这种事儿就很不好做,现在脏活累活我们替你干了,最后钱你花了,你还要博个好名声,你还要不要脸?
按理说,你杨邠就算是权倾朝野,是朝廷里的一品大员,是宰辅,但你毕竟是臣子,在皇帝面前也不过是个打工的,所以你就算心里十分不爽,有万千不满,你也只能忍着。
但很显然,我们的杨邠同志似乎并不打算忍耐,面对隐帝刘承祐的叮嘱,杨邠大手一挥,说了这么一句话:
《新五代史》:“陛下但禁声,有臣在。”
行了行了,皇帝你就别说话了,这事儿交给我办就行了,你就别在这白白乎乎的指点我了。
这句话一说出来,刘承祐的脸色可以说是由红变青,由青变紫,再由紫变黑,活生生地来了个川剧变脸,被杨邠怼了个哑口无言。
再看杨邠身边的王章,冷汗直流,四肢绵软,差点没吓尿出来。
杨邠啊杨邠,你今天出门是吃了多少个熊心豹子胆,你敢跟皇帝这么说话?你不要命啦?
(北魏权臣高澄 形象)
朋友们,悠悠青史,一个接一个的封建王朝,见过三国时期的曹魏大臣问皇帝曹髦为什么要造反的,见过北魏权臣高澄骂孝静帝元善见是狗脚朕的,今天才算是开了眼界了,居然还有大臣指着皇帝的鼻子让皇帝闭嘴。
这禁言套餐,是给妥妥地安排上了。
不过在作者来看,这其实已经是杨邠的常规操作了。
杨邠这个人,本质上和明朝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还是很像的。
这倒不是说,他的才华水平直逼张居正,而是说这个人的性情很像张居正。
他们不仅都是一朝宰辅,处于权力金字塔的顶端,更是那种管起皇帝的闲事儿没有边的人。
活脱就是一句话:我非相,乃摄也。
比如,皇帝有个远房亲戚,叫做李业,找到皇帝,想要让皇帝给安排个工作,刘承祐找杨邠商量,表示我这亲戚来求职,我给他个宣徽使当当行不行?
按理说,皇帝是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想要安排谁当官,那就可以安排谁当官,根本不用考虑别人的意见,后汉天下自己最大,谁敢跟自己作对?所以,刘承祐找到杨邠商量事儿,那这就够给杨邠的面子了。
(张居正 塑像)
并且,有一说一,宣徽使这个职务并非什么要职,只是个在宫里混口饭吃的礼仪官,给不给当的,实在是无所谓。
皇帝既然都礼贤下士找你商量了,询问你的意见了,你也就懂点事儿,给你个台阶你就下了得了,但我们的杨邠同志偏不。
皇帝很给他面子,但他却一点面子也不给皇帝留,二话不说就拒绝了皇帝的请求。
想要当官那就考科举,隋朝就有科举制度了,有能耐你让你家亲戚考去啊。
结果,皇帝在这件事儿上,又吃了一顿瘪。
如果说安排工作的事情算是公事,算是国家大事,杨邠作为丞相,非要插手还算情有可原,那么皇帝的私事儿,杨邠杨大人你总不能插手了吧?事实证明,杨邠这人还是真是无孔不入。
隐帝刘承祐有一位妃子,名叫耿夫人,长得白白胖胖,面容姣好,皇帝非常喜欢,想要立其为皇后,结果杨邠知道这事儿之后连夜跑到皇宫去劝谏,表示皇后是一国之母,凤仪天下,立皇后这事儿一来不能这么草率,二来皇后是国母,既然有关国体,那么就是全体大臣们的事儿,你就得让我们参与进来,所以立耿夫人为后这件事儿,您还是跟我们商量商量再说吧。
(耿夫人 形象)
这回,杨邠倒不算是驳了刘承祐的面子,只是推说要商量一下,既然是商量,那么刘承祐认为,就一定还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年轻的皇帝勉强同意了杨邠的请求。
在皇帝看来,商量不是坏事儿,做皇帝要思变,思索,思危,遇到事情多商量总是有好处的。
商量吧,那咱们就君臣围坐,商量商量。
结果商量来商量去,事情一直拖着,悬而未决,今天拖后天,后天拖下星期,下星期拖下个月,就是不提上日程。
又赶巧皇帝的这位红粉是个福微命薄的人,在后宫里是左等右等,等待着自己成为皇后的消息,她等啊等,等啊等,等到春去秋来,等到果子熟了,等到花儿落了,只等到自己香消玉殒,成为冢中枯骨,还是没有等来皇后的位份。
在杨邠口口声声近乎于拖延的商量中,耿夫人死了。
这个时候的隐帝刘承祐,已经有点心灰意冷了,他再一次找到杨邠,表示前尘往事我都不计较了,你爱管我的闲事儿我也不跟你算账了,我现在只想把我心爱的耿夫人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这总可以了吧?皇帝的态度已经近乎于恳求,但得到的仍然是杨邠冷冰冰的回复:不行。
(杨邠 形象)
耿夫人一日为妃,终生为妃,只要我杨邠一天不死,她活着当不了皇后,死了也当不了皇后。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刘承祐终于彻底被激怒了。
天呐,我是后汉的帝王,我是天下的主人,我居然大半辈子都被自己的臣下管东管西,管天管地,上到国家大事儿,下到私人事务,就连芝麻大小的事儿,你杨邠也不放过!
让我闭嘴不要说话,替我决定政务工作,替我安排人事调整,替我解决后宫事宜,既然如此,你杨邠要不要替我做这个后汉帝王?
乾祐三年,公元950年,隐帝刘承祐忍无可忍,诛杀了杨邠,在此之后,更是举起了屠刀,开始对准群臣,大开杀戒,乃至于最后居然斩杀了后汉王朝的铁杆忠臣郭威的一家老小,逼得郭威同志不得不反,最后起兵举事,一举覆灭了后汉,建立了后周。
老实说,刘承祐的滥杀无辜,逼反忠臣,是有杨邠的一份功的。
(后周太祖郭威 形象)
在和杨邠多年的执政岁月里,刘承祐已经被逼到了一个角落里,因为杨邠对他的限制和管控,让他不能再相信后汉朝堂上的任何一位大臣。
而在杨邠死后,饱尝了失去权力的滋味的隐帝刘承祐更是会认为朝堂上所有的人都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杨邠。
为了权力不被夺走,为了不再次成为笼中的金丝鸟,他只能选择杀戮。
这位可怜的后汉隐帝,终其一生,也没有摆脱丞相杨邠的阴影。
他挥动的屠刀背后严禁股票配资,是已经死去的杨邠,用强大无比的精神凝聚力在牵引着他,指引着他,一步一步,走向身死亡国的深渊。
耿夫人杨邠皇帝刘承祐王章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